2024年四川省广播电视行业统计情况
发布时间:2025-07-29 | 来源:
阅读量: 打印本页
分享到:

logo

2024年,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电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及广电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广电统计调查,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推进统计工作改革创新,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有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宣传引导,主流声音巩固壮大

2024年,全省广电系统坚守“传播好党的声音、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以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全面激发主流媒体创新创造能力。全省广播节目制作时间30.02万小时、播出时间74.68万小时,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3.18万小时、播出时间117.72万小时。其中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7.75万小时、播出时间18.82万小时,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5.92万小时、播出时间17.32万小时;专题服务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9.02万小时、播出时间15.24万小时,专题服务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3.03万小时、播出时间13.03万小时;广播公益广告节目播出时间2.32万小时,电视公益广告节目播出时间5.27万小时。《中国官箴》《毕业2024》《熊猫奇遇记》等主题宣传和经济宣传扎实深入,《思想的召唤》《向总书记报告》《理响家》等理论节目反响热烈,《守护石窟风华》等正能量公益广告好评不断。

二、坚持精品创作,优质成果精彩纷呈

2024年,全省制作发行电视剧11部、342集,制作发行电视动画片10部、3794分钟,制作电视纪录片2524.92小时。电视剧《走向大西南》《一路向前》在央视热播,创下重大题材收视率新高,《驻站》《谷雨》《再青春》等3部剧入选“2025‘大剧看总台’电视剧片单”。《司马相如》等5部纪录片、《少年英雄小哪吒》等2部动画片登陆央视。《守护大熊猫之福宝诞生记》入围“星光奖”,《故乡,别来无恙》入围“飞天奖”“金鹰奖”和亚洲电视大奖,《做自己的光》在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播出,电视剧《一路向前》《故乡,别来无恙》《做自己的光》获得四川省委宣传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微观三星堆》等14部纪录片和节目获广电总局推优,四川精品压茬出列。共有6件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获第31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黄河奖表彰,其中,公益广告《守护石窟风华》荣获重大主题视频类作品银奖,实现我省公益广告全国性大奖零的突破和公益广告精品创作历史性跨越。

2024年,全省获得发行许可的重点网络电影11部、网络剧9部、网络动画片26部、网络微短剧50部。《边水往事》《宿敌》《白夜破晓》等网剧成为年度爆款。网络电影《突进夹金山》、网络动画片《遮天》赢得网民口碑。《我和花花是发小》等7部微短剧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四川网剧实现霸屏。

推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在DVB互动点播平台、川流TV等大屏端播出,《蜀韵彝情》《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等3000余部短视频亮相大屏,播放量近6亿次,让优秀作品实现更广传播,促进电视大屏用户回流。

三、坚持科技强业,行业发展迈上台阶。

截至2024年底,全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0%,均比2023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

持续巩固电视操作复杂和电视“套娃”收费“双治理”,推动全省酒店实现“便捷看电视”,四川IPTV分平台实现与电信、移动、联通规范对接。全省有线电视实际用户928.71万户,直播卫星用户1134.87万户。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2798万户。广电5G用户99.18万户。

全省开办地级及以上高清电视频道56个,4K/8K超高清电视频道1个。全年专题服务类、综艺益智类和影视剧类电视节目高清超高清制作比例分别达到75.71%、80.01%和98.64%,较2023年提高2.05、0.08和1.06个百分点。有线电视高清、超高清用户538.62万户,其中超高清用户95.8万户,同比增长17.71%。电视高清化超高清化加快。

积极稳妥推动频率频道精简精办,申请广电总局批准甘孜州广播电视台撤销文艺频道。上报广电总局批复关停10个播出机构高标清同播的标清频道。截止2024年底,全省共关停19个同播的标清频道,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四、坚持统筹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广播电视台162家,持证及备案网络视听机构217家,183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取得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1482家。

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344.78亿元,同比增长9.21%。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242.86亿元,同比增长32.3%;财政补助收入80.96亿元,同比下降9.51%。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收入、网络直播业务收入、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等新媒体业务增速均超50%,成为行业收入主要增长点。

实际创收收入中,广告收入18.32亿元,同比增长0.59%;有线电视网络收入36.1亿元,同比下降4%;新媒体业务收入86.24亿元,同比增长104.52%;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11.68%;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3.27亿元,同比下降1.38%;电视购物频道收入0.28亿元,同比增长9.92%;互联网医院、网络教育等行业产生其他创收收入93.87亿元,同比增长20.76%。

五、坚持产业集群,辐射效应持续释放

入驻园区(基地)的广电视听企业收入快速增长。全省2个国家级广电视听产业园区(基地)规划建筑面积694.2万平方米,入驻广电视听企业304家,新增企业37家,实际投资额68.75亿元,吸纳就业1.33万人,营业收入233.2亿元,应缴税金7.77亿元。

广电视听产业园区(基地)辐射效应释放强劲动能。除广电视听企业外,产业园区(基地)吸引其他相关企业入驻246家,就业人数2.45万人,带动实际投资额53.99亿元,营业收入825.62亿元,应缴税金129.08亿元。产业基地(园区)在实现资源整合利用、推进产业贯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行业整合聚合作出示范。

六、坚持人才为本,干事创业夯实基础

截至2024年底,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从业人员5.36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1万人,经营人员0.8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2万人,其他人员1.2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41.04%。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0.27万人,本科及大专学历人员4.37万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0.72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6.57%。

2025年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广电总局和省委宣传部的决策部署,坚守“传播好党的声音、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坚持“二三四”工作定位,锚定“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创新发展网络视听、整合聚合形成合力”三大工作方向,做大做响“一平台、三品牌”,加快构建“视听四川”新型传播服务体系,努力在精品创作、科技产业、公共服务、安全保障、国际传播等领域开创新局面,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积极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广电力量。